签售这个事儿,对于常规作家而言,并非必需。
但是方星河不一样,全天下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具备“线下展示”的超高价值。
扩大到整个娱乐圈,仍然如此。
这年月的明星,随便谁上镜都是“面如冠玉肌肤嫩滑”,但那是因为化妆之后,器材照不出细节,让带妆的明星看上去像是没带妆一样,于是只要脸型OK,大家都挺好看。
焦叔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真人的皮肤有点差,可在荧幕里是顶级美人。
女明星更是重灾区,王妃打一夜麻将直接去上工,拍出来仍然面如芙蓉,其实在现场看着相当憔悴。
除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滤镜这玩意,三十年来本质未变,都一样。
可是对于方星河而言,线下的他才是120%功率的火力全开状态,上回吉视对话最多能到80%,里外里差了不知多少。
所以在金社长的强烈呼吁下,在王查理的谨慎评估中,方哥决定,干一票大的。
开启人生第一场签售会。
一个人只能拿到一个签名,签书范围仅限于《少年的你》、正版《苍夜雪》、《80后最强音》创刊号三本书,那本《时尚先生》都被排除在外。
消息一放出,方粉当时就炸了。
第一场签售定在4月1日,不仅是新书上市当天,更是方星河的生日。
地点在CC市人民商场。
于是,提前一天时间,从全国飞往CC的飞机就塞满了想为小方庆祝生日的姐姐粉和妈妈粉。
方粉的底层构成不太健康,可是方粉的顶层构成,既有基数,又有质量,完全集中在城市里,正是此时最有钱有闲的群体。
签售9点开始,商场8点开门,可是7点钟不到,外面就被堵出了人潮人海。
密密麻麻的人头挤在一起,根本排不出队形。
商场前的空地完全不够,来晚的粉丝一路蔓延到大马路上,不但把人行道彻底占满,甚至有好多人被挤到了机动车道。
市里原本出动了一批警力用于维持秩序,然而杯水车薪,不得不又紧急拉来两个中队的交警和一批民警,将人行道拉上封条。
路过的人张口结舌,拉住边上一位大哥问:“哎我去,这是嘎哈呢?咋堵着怎老些人?”
“方星河开签售!”
“谁?”
“一屁股把沙发崩开那个小孩作家!”
“噢噢噢!那个武当真传啊……怪不得……嗳,大哥你也是他粉丝吗?”
“擦,我可不是!”
“那你搁这儿挤挤嚓嚓的干啥呢?”
“别提了,我媳妇儿是!她上班忙请不下来假……”
附近的男人瞬间对他投以共情的目光——哥,俺也一样。
暂时仍然不成型的队伍中,只有大约30%是少女。
但也正常,今天是工作日,中学女生得上学,只有一少部分才会逃课来拿签名,所以少女粉就只占了30%……好吧别只了,现在这比例其实已经相当可怕。
幸亏今天不是休息日,否则很难想象,会涌来多少小女生。
她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肆无忌惮的宣泄着被“方星河真人”所完全催发青春活力。
至于另外的70%,姐姐和妈妈,也就是青年女粉和中年女粉,比例分别是20% 20%,挺匀称的。
最后的30%是男粉,构成特别奇怪。
有一头长发,染着黄毛,吊儿郎当嚼着口香糖的不良青少年,很难想象他们买书是做什么,难不成真看?
更有穿着校服的初高中学生,十一高和附中这种顶级名校都有孩子逃学前来。
以及很多成分不明的中年大叔和大爷。
东北人自来熟,大叔和大爷们很容易就聊到一起去。
他们彼此打听着,爷们你是因为谁来的?
大部分都是为家人在排队,儿女孙女居多,也有媳妇,甚至还有不在少数的黄牛。
“擦!”
排到商场大门靠前位置的几个大哥口沫横飞的吹着牛逼。“知不知道方星河的一本亲签书能卖到多少钱?”
“多少啊哥?”
“如果是正版《苍夜雪》,上回有个富婆出价10万!”
“卧槽!”
“哎呀妈呀!”
“真的假的啊?不能吧?真不是吹牛哔?”
“怎么不能?我在吉视上班的哥们亲口给我讲的,他们单位里好多人都被问过卖不卖了,已经成交的都不止三本,当然,成交价可能没那么贵,但肯定不便宜。”
“不是,庸呼啥啊?”
“因为少呗!《苍夜雪》总共就几十本亲笔签名,市面上压根没有流通,你自己算算看,就时代文艺能拿到几本,吉视台能拿到几本,那些作序的作家手里有几本,可是方星河现在有多少粉丝?”
“多少?”
“你那眼睛要是没啥用就挖了得了,你TM回头看看,也不至于问出这么弱智的问题。后面那好几千人不都是?”
“那也才几千呗!”
“你跟我搁这抬杠呢?单单现场就几千,算上来不了的,CC至少大几万,全国那么多省市,两三百万有没有?”
“那应该是有了。”
“现在傻子都知道卖方星河的签名能赚钱,你们看看提前进去的那帮记者,谁手里没拿着两本书?”
“都是找方星河签名的?”
“必须的啊!那些记者根本不要红包,就要签名,听说在大城市里,方星河的签名都炒到成千上万了,签在书上更贵。”
“我操,怪不得你牌都不打了,一大早上拉着我在这儿挤着,哥,你真仗义!”
“那必须的,花20块钱买本书,排到签名转手一卖就是大几千,实在排不到,拿回去给孩子看也不亏,是不是?”
“理是没错,可咱卖谁啊?咱也没有渠道啊。”
“你往后面看。”
“嗯?”
“瞧见那些穿的特别洋气打扮贼时髦的女人没有?”
“看到了,咋呢?”
“猪脑子!那都是大城市来的方粉,咱们要是真能排到,直接找她们转手,当场就能卖个好价!”
“大城市?不能吧?方星河不是公布了之后要去北上广深吗?她们来这凑什么热闹?”
“笨!心急的狂粉呗!给我盯紧她们,她们多少钱都愿意出。”
类似的对话一再上演,看那样子,怕不是整个省会的黄牛都瞄上了方星河。
不过这也正常,黄牛由来已久,现在的生意却并不好做,因为整个娱乐行业市场体量的限制,真正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的明星实在太少,内地也就那么三五个,哪个都不在东北活动。
所以,方星河堪称是北方的唯一。
而且他空有潜力,却没有渠道释放,真维斯都卖爆了却也只能填补年轻人的常服市场,根本发挥不出来方星河的商业价值,于是,买他的书,最好是签名书,就成为粉丝消费热情的唯一释放途径。
这种情况,在后世叫做爆后真空期。
意指一位新流量在大爆之后,商务暂时跟不上咖位,导致粉丝积压着消费热情却没有合适的品可以冲。
苍兰诀之后的鹤帝、莲花楼之后的诚意,都有过一段真空期。
所以那会儿的资本都喜欢提前下注,行话叫买股,给待爆咖或者待爆剧一份诚意足够的短期合同,赌一把大爆之后的商业回报。
其实方星河这边也有商家买股,尽管时代不一样,但是有眼光的商人永远都在试图捡便宜——用吕不韦来打比方,那叫奇货可居。
可惜,方星河特别不愿意消费自己的少年期形象,现在不缺钱了,所以他对于每一个品,都希望能够制造出一种极度火爆的现象。
王查理唯一在谈的商务,就是已经正式更名为特步的那家胡建公司。
其实第三版的鞋子已经很漂亮了,可是仍然被他打了回去,要求对方再做修改。
如此郑重,是因为他准备冲击今年的暑期市场,放一颗大卫星。
同时,正是因为他始终不给粉丝释放情绪的机会,才导致了今天签售现场的如斯盛大。
吉视调来了三台摄像机,一台架在隔壁楼顶,俯拍商场的火热景象;一台架在采访车上,移动拍摄人流不断汇聚的盛况;最后一台深入人群,进行采访。
李红正是今天的外拍主持。她看到市里动用了如此多的警力,也看到了粉丝一张张脸上的热情,心中十分骄傲,与有荣焉。
可是,当她看到那么多穿着校服的年轻孩子挤在队伍中,又深深的为之忧虑。
逃学的孩子太多了啊……
这样的画面播放出去,星河将会受到怎样的批评和攻击?
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在乎那些媒体人的噪音,可是,社会大众对此一定会有负面看法,极易导致对方星河的进一步反感,这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怎么办?
她思考了半天,始终没能想到办法,只好先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
李红和摄像费劲的挤过人群,采访一个又一个排队者,尽量避开了学生。
结果根本避不开。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不是她本人控不住场,而是外地来的某些媒体,专门找初中生采访。
李红不用看,就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样的问题去诱导出怎样的答案。
吉视有大剪刀,并且愿意保护方星河,然而并非所有的卫视台都一样怀着善意,娱乐新闻,不爆怎么娱乐?
李红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然后,就在她采访其中一位差不多得有70岁的老人时,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意外,为今天的混乱带来了巨大转机。
“大爷,我们是吉视的记者,采访一下您可以吗?”
“噢噢,行,那咋不行呢?你问吧。”
“大爷,您知道里面是在干什么吗?”
“知道知道,卖书嘛,小方,方星河!”
“哟,您肯定不是自己要买吧?能说说是替谁买的吗?”
“我怎么不能自己买?”
大爷不悦板起脸,李红和周围的人全都懵了:不是,您也看方星河?
“我就是自己想看看!”
“啊?!”
李红愣过之后,心里迅速浮起一缕振奋——好像抓到有意思的新闻了!
“那能请您讲讲原因吗?您是怎么知道方星河的?又为什么对他的新书感兴趣?您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
“我前两天看报纸,看到小方的一篇文章,写得好哇!”
大爷变得更加激动,下巴上稀稀落落的胡子剧烈颤抖着,满是沟壑的脸上忽然卷起更加深刻的波澜。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注定不能开着坦克从38度线再次碾过那根盲肠……写得真好哇!年轻人没有忘记那场战争,我激动啊!”
李红瞪大眼睛,心里浮起一种猜测,急忙追问道:“大爷,您是不是原本的……”
“对!”大爷点点头,脸上浮起一抹傲然,“我真的去过!不过我没有开上坦克,我是坐着缴获来的美式运兵车杀过去的!”
开口讲出这句话时,老人家眼睛里有光。
“哇……”
周围泛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大家崇敬地看着这位其貌不扬穿着朴素的老人。
李红只是稍加引导,便激发了老人家更强烈的倾诉欲。
“您很喜欢那篇文章?”
“喜欢!”老人家斩钉截铁,“文化战争,讲得好哇!”
老人家小心翼翼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相框,有一页纸,被封存在中间。
摄像师将镜头推进,很快看清了那东西……是一张传单。
“那个时候啊……”
老人家用缅怀的口吻,聊起了血与火交织、冰与怒凝结的曾经。
“小美子也经常跟我们打心理战,天上轰隆隆的飞过去一架轰炸机,如果掉下来的不是炸弹,那就是又在投放劝降传单了。
有时候,一发M16宣传弹打过来,阵地上很快就铺满纸张。我们可喜欢这东西了……”
“为啥啊老爷子?”
旁边一个小年轻忍不住插口,老人家撇了他一眼,理直气壮道:“小美子的纸好,用来解手一点都不剌屁股!”
“哈哈哈哈!”
周围迅速爆开一阵哄笑,气氛欢快极了。
李红忍着笑意,将话题掰回正轨:“那传单上通常都会写什么?”
“写各种各样的东西。”
老人家口齿清晰,一一举例。
“比如最常见的是一种承诺书,上面用各种语言写:兹要是投降,你们就可以得到人道主义待遇,去俘虏营吃香的喝辣的。
另外还有一些小故事什么的,写小美子军队吃的多好、武器多厉害、原子弹打下来能毁灭一座山,也写被俘同志生活多安逸,反正狗屁话一大箩筐。
最狠毒的是临近传统节日时,传单上全是什么中秋团圆、回家过年之类的玩意,我们连里有一个小战士,我不能提他的名字,反正那会他才17岁,除夕那天就抓着一张传单抹眼泪,我们都知道,孩子想家了。
政委就跟大家开会,要警惕米帝的欺骗性陷阱,不要被敌人的心理战打垮战斗意志。
小战士腾的一下就窜了起来,急头白脸的说:我不是因为想家而哭的!我是因为没能早点打跑他们,让战友们一起回家过年而感到自责!
大家一块哈哈大笑,政委就夸啊:好样的!敌人的飞机大炮打不倒我们的身躯,区区的心理战文化战更奈何不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啊,是贵州的驴子,没辙啦!”
现实中,周围的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爷子思路清晰言辞有趣,寥寥几言,便将嘴硬的机灵小战士和有方法又接地气的政委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旁边有个逃学的小女生听得入迷,忍不住问:“那后来呢?你们是什么时候回家过节的?”
“后来啊……”
老人家的嗓音陡然低沉,唇边的肌肉一条接一条的颤动起来。
“后来我们连里只回来了7个人,连长倒下了,政委倒下了,小战士也倒下了……他就倒在我身边,我从他怀里摸出来一份遗物——喏,就是这张传单,他违反纪律偷偷藏了一张,这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当做没看到。
17岁,那时候他就只有那么大点……
他悄悄对我讲过心里话,他说,叔,其实我可羡慕那边能天天吃上大米饭和肉罐头的生活了,人的日子怎么能过得那么好?
他又说,但是你放心,叔,我绝对不做叛徒!我就盼着快点打赢他们,然后凯旋回家,用咱们的双手,亲手建设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让爹妈小妹都能过上顿顿大米饭的生活!
他确实是好样的,米国鬼子的机枪从他肩膀边上斜着撕了过去,他一边咳着血,一边打出了最后一枪……”
周围一片肃穆。
摄像机从老人家的脸上滑过,落在周围的一张张脸上,震撼,悲痛,哀伤,失措……静谧的缅怀和周围的车水马龙分割两界。
红姐眼眶泛红,她动情点头:“老英雄,我明白您为什么喜欢方星河了。”
老人家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眼泪,但是铿锵的声音里忽然多出来一股子杀气。
“我喜欢他的总结!
我们政委经常告诫我们,要警惕米帝的意识入侵,那时候我不懂什么意识形态,其实现在我也不懂,但我知道,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和死心!
打仗打不赢,就收买罕见和卖国贼,动刀动枪打不赢,就搞什么文化战争!
最近这些天啊,我天天看报纸,我认得的字不多,有时候看不大懂,但是我发现鼓吹米帝什么都好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不像话!太多的人,太不像话!
西方再好,那不是你家,正相反,他们惦记你家!
当初我们需要政委来保护部队的思想不动摇,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小方,来保护百姓的思想不动摇。
我半辈子当兵,半辈子劳动,没有攒下什么家底,但我还是想来看看他,给他带点什么……
所以我就翻出了这张传单,想要亲手送给小方,我想告诉他,你的文化战争讲的很好很对,打仗用不着你们这些娃娃,但是文化战线需要你们守护,我们这些文盲兵都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但是新时代有你们,我们很放心!”
四周在寂静的一瞬间之后,很快响起一片激动的掌声和叫好声。
有些情绪,不需要渲染,只要以最平实质朴的语言讲出来,就能触及我们心底根植于血脉上的那块柔软。
方星河斩向文化的那一剑,仍然在催发着剑芒,将照耀着东方的日与月折射出璀璨的光。
红姐丝毫不拖延,结语都没做,马上就搀着老人家来到内场,走进后台。
方星河正在休息室进行着最后的准备,看到一群记者扛着长枪短炮,拥着一位朴素的老人家涌来,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是……我又惹什么祸啦?!
***************
感谢新盟【圣叶倾城】,对不住了,我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