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反派 第37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作者:长安小书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1 13:32:29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示意高仙芝给秦忠倒了盏茶,秦佾疑惑的看着对方。

“忠叔,别着急,慢慢说,出了什么事?”

秦忠将茶盏中的水一饮而尽,这才一口气将他听说的事情告诉了秦佾。

原来,今日一早,秦忠便听从秦佾的安排,准备再去一趟草店子村。

可没想到刚一走到通化门的城门口之时,忽然听到那里的百姓喧哗起来。

原来是今日一早,朝廷便颁布了武曌的圣旨。

十三年前,被罢黜了皇位,贬谪到房州的庐陵王李显,终于要返回长安了。

“大郎,”秦忠的脸色十分难看,“庐陵王当年,就是因为与你外祖父发生了争执,这才有此一劫。”

“我也常听人说,这些年庐陵王殿下在房州,日子过的很是落魄。”

“这次他返回长安,恐怕不会对二爷和您善罢甘休。”

“大郎,此事您还是要早做打算呀!”

李显终于要回来了吗?秦佾在心中暗暗盘算着。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噩耗。

虽然李显性格比较懦弱,而且在武曌执政期间,也基本上是韬光养晦,谨小慎微。

但他的王妃韦淑清,却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物。

她一生中做过的蠢事不少,但其中最让人不齿的主要是两件。

一是与武三思秽乱宫闱,已经嚣张到当着李显的面公然私会。

第二便是受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的蛊惑,想要效仿武曌称帝,竟然毒死了与她相濡以沫半生的李显。

而当年李显与武曌发生矛盾,也是她怂恿李显拜自己的父亲韦玄贞为门下省侍中引起的。

因此在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只能用‘贪婪无耻、愚蠢淫荡’这八个字来形容。

由不得秦忠听到李显要返回长安的消息会惊慌失措,因为他知道一旦韦淑清重新得势,秦府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想通了这中间的前因后果与秦忠的担心,秦佾丝毫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

“忠叔,如今朝廷只是颁下召庐陵王殿下返京的诏书而已,你也不必太过于忧虑。”

“想必庐陵王殿下从房州返回,不仅路途上的耽搁,即便是前面的筹备,也要花费不少日子。”

“这么算来,等到庐陵王抵达长安,至少还要三五个月的时间。”

“这三五个月的时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秦佾说到这里,端起面前的茶盏喝了口水,又思索了片刻才接着说道。

“再者说来,庐陵王返京之后,不仅有武氏诸王对其虎视眈眈。”

“即便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与他之间的关系,也势必十分错综复杂。”

“庐陵王殿下骤然返回,必定会让长安原本错综复杂的情况更加波诡云谲。”

“像我们历城县公这样的小角色,一时半会恐怕还入不了庐陵王府的法眼。”

秦忠也知道秦佾这是在安慰自己。

虽然他说的这些话都有些道理,但自己心中的担忧始终还是挥之不去。

心中惦记着秦佾交代的事情,向秦佾汇报完之后,眼中带着深深的忧虑,秦忠便重新离开了秦佾的小院。

看着秦忠离去的背影,秦佾忽然一拍脑门。“坏了,差点将大事忘记了!”

“大郎......大郎你的朝食还没吃!”

一溜烟的从院子里冲了出去,顾不得脑后红薇焦急的喊声。

半个时辰之后,秦佾急匆匆的来到朱雀门外。

并未走进自己在这里租下的铺子,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秦佾却在聚精会神的打量着从朱雀门内走出的每一个人。

之所以秦佾此刻会站在这里,是因为他忽然想起,在这个时期任起居舍人的张说,曾经在《起居注》上的一段记载。

武曌在召回李显的同时,将自己次子李贤的雍王府赐给了他。

然而李贤被丘神绩逼令自杀已经十二年了,曾经的雍王府早就破败不堪。

李显毕竟也是武曌的亲子,他的府邸谁敢马虎?

所以宗人府一收到诏令,立刻便大张旗鼓的操办修整王府之事,结果却将一件大事给耽搁了。

那便是庐陵王的嫡长子李重润。

自从十三年前李显被罢黜皇位之后,年仅三岁的李重润便被武曌囚禁在了掖庭宫。

因此,在张说的《起居注》中,记载了一段十分荒唐的事情。

那便是掖庭的总管得到了李显被召回京的消息之后,便将李重润放了出去。

可宗人府的官员忙中出错,却忘了这件事。

导致庐陵王世子,竟然在朱雀门外的广场上无人接待,被人晾了整整三个时辰。

然而对秦佾来说,这三个时辰,便是他难能可贵的机会。

想象一下,一个三岁便关进监狱,直到十六岁的少年。

他刚一出狱却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去,那种手足无措与茫然无助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替他指明方向的人,在对方心中能够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这或许也就是那些黑社会大哥出狱的时候,小弟们要到监狱门口搞个欢迎仪式的原因吧。

三月下旬的阳光,已经颇有一些威力。

秦佾只是在太阳底下站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便觉得浑身被晒的暖洋洋的。

忽然,一个面容清秀,身形清瘦的少年,神色彷徨的从朱雀门内走了出来。

这少年身上穿着一件稍显肥大的翻领袍服,清秀的脸庞脸色惨白,眼中闪烁着茫然的目光。

庐陵王世子李重润,应该就是他。

这种呆傻的气质,只有被关了十几年的人才能表现出来。

秦佾连忙大步流星的迎了上去,走到少年的面前躬身行礼。

“请问尊驾可是庐陵王世子殿下?”

“啊?”那少年似乎是被秦佾吓了一跳。

他有些疑惑的抬起头,一脸警惕的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虽然面容俊俏,但笑容却十分狡黠的郎君。

他妈的,秦佾这才反应过来,这孩子是被关傻了。

也难怪他听到自己的话没有反应,一个从三岁起就成了犯人,到现在为止才三岁的少年,脑子不够用也实属正常。

于是,秦佾便不打算对他有礼貌了,主要是有礼貌的问话对方也听不懂啊!

“你是不是叫李重润?”

那少年又是一阵沉默,随后似乎是恍然大悟一般连忙点头。

“在下正是李重润,不知贵人找在下有什么事儿吗?”

果然是他,秦佾心中大喜,一把抓住了李重润的手臂。

“世子殿下,我是冀国公的孙子秦佾,听说你今天从掖庭出来了,特来此地接你。”

李重润听到秦佾这一番话,心中的戒备稍微放下了一些。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他还对发生的一切有些莫名其妙。

他原本在掖庭之中过的好好的,每日只需要刷上三五百个从宫中送出来的马桶,其他的时间也算闲暇。

每天几个胡饼,一盆子菜羹,运气好的时候宫中贵人还能赏赐些肉食点心。

再加上还有其他几个同为犯官子女的小娘子,闲下来的时候能聚在一起嬉戏一番,这日子过的倒也是逍遥自在。

然而谁曾想,今天一大早,宫中便来了一个气度不凡的老中官。

这老中官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就连掖庭总管见了他都是毕恭毕敬、满脸谄笑。

老中官只是宣读了一封旨意,自己便被客客气气的送出了掖庭。

这件事情到现在为止,还让李重润感到有些恍若梦幻般不可思议。

思索了许久,李重润的脑子里依然是一团浆糊。

不过总算搞清楚了眼前这个人应该不是坏人。

毕竟冀国公秦琼可是保着大唐江山的忠臣良将,他的后人想必也是李氏一脉的忠臣。

“多谢秦家郎君相迎,你知道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吗?”

李重润一脸诚恳的向秦佾行礼道,他十分想弄清楚眼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看着这位在史书上被描述为丰神俊朗,仁孝有加的未来邵王,秦佾的心中却略微有些失望。

眼前的李重润虽说长相也算清秀,可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些痴傻捏呆。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这孩子三岁就起就进了掖庭,年仅十六岁的他,人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度过的。

不过说起来这孩子的人生也算是可怜,被放出来以后没过几年好日子,就被如今秦佾的狗腿子张易之构陷而死。

“唉......”

叹了口气,秦佾摸了摸李重润的头顶,将当下的情况给他叙述了一番。

“秦家大龄,我......我以后便不用再回掖庭了?”

李重润脸上带着不敢置信的惊喜,一把抓住秦佾的双手,焦急的追问着他。

秦佾笑而不语的点了点头,李重润这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终于搞清楚了当下的状况的李重润,看到秦佾便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秦佾沉思了片刻,抬起头看着李重润道。

“在下曾听闻,‘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我辈来此世上一回,即便是一介匹夫,只要活着,必定要心怀社稷黎庶。”

“世子殿下贵为天潢贵胄,圣皇嫡孙,自然更是重任在肩,要将我大周锦绣万里的江山,抗在身上。”

“这......”

李重润虽然自幼便被囚在了掖庭,但有宫中宦官的教导,总算还是粗通文墨。

秦佾顺口念出陆放翁的那两句感人至深的诗句,顿时也让他的心情激荡起来。

“秦家大郎,您说的我记下了,可我从未学过治国理政的道理,如何才能做到你说的那样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